我校举行首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2-06-20 供稿:总管理员 分享至:

著名语言教育家范开泰教授莅临指导

  正是六月小荷初露尖、粽叶飘香时。6月13日下午,我校图文中心二楼听涛阁中传来阵阵笑语,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开泰教授正进行饶有生趣的学术专题讲座,他的“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修养”左引旁证,深入浅出,站在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前沿,为我校年轻的国际汉语教育师资队伍带来了最具实践价值的指导。
  在研讨内容之一的学术专题讲座中,笑容亲善、德高望重的语言学教育家范开泰教授针对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的探索总结和我校国际汉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贡献出他个人几十年宝贵的实践体会,强调“可懂输入”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对如何探索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就怎样应用网络、培养学生汉语理解的兴趣和能力、改革国际汉语阅读教学等提出有效建议,倡导教师应激励学生汉语表达的兴趣,引导扶持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其中,对“三个大饼”、“乳牛产奶”的全新诠释显示出范教授不同寻常的创新思维特点,而“寻踪而入”、“范先生的‘范文’” 等实践案例则体现出老一辈语言教育家孜孜以求、不竭开拓的奉献精神,颇有“范式风格”,令在场各位教师受益匪浅。

  范教授还从五个方面对国际汉语教师所需的专业修养予以精辟阐述,强调应具有融通熟练的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技巧的修养,以及扎实的汉语修养、精细的汉语分析能力、通达的汉语学理论修养和丰厚的中国文化修养。这些涉及语言教育理论及汉语视野下细而缜密的概括,对初涉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师具有深度的启发和指导价值。
  我校自去年获得留学生教育资格以来,已有50多位来自亚欧等国家的专业留学生和非学历语言生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我校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十分年轻,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在承担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不少年轻教师还在接受进一步的专业进修。范教授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作教学法层面的思考,即具有过硬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善于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各自专业理论,展开国际汉语有特色的理论研究,力求向“教学型+学术型”的师资队伍发展,这样,二工大的国际汉语教师才会有发展天地。
  在研讨内容之二的国际汉语教学文件审定会上,范教授对我校现行留学生非学历教育总教学目标、课程设置、部分教学大纲等予以肯定,并就 “汉语教材对理工科留学生的适用性问题探讨”给予充分鼓励和建议,他建议以“工科院校预科生汉语教学”为切入点,全体教师一起集思广益,走出一条具有二工大国际汉语教学的新路,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范教授还对年轻教师们在实践中采用的视频采编、角色扮演等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本次研讨会为我校正在起步中的留学生教育,特别是国际汉语教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人文学院
 

打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