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晚6点, 400报告厅座无虚席,由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教委学术品牌活动“博雅讲堂”暨第23期学子讲坛在图文中心400报告厅举行。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比赛项目冠军徐莉佳应邀做客博雅讲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经晓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顾超老师、上海杉达学院学生处副处长迟春丽,以及来自二工大、杉达学院的40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徐莉佳从自身的奥运经历出发讲述了她的奥运追梦过程,在场的同学都被她的经历感动、精神感染、倍受鼓舞。
活动现场
徐莉佳主题演讲—莉佳的追梦之旅
活动开始徐莉佳以“莉佳的追梦之旅”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演讲,自信地向现场每个同学传递自己身上的正能量。演讲台上,徐莉佳将自身经历款款叙述,显得自信从容。膝盖肿瘤、反复腰伤、掌骨骨折,她一直被伤病磨砺,但自踏上帆船,便一路追梦无悔,徐莉佳声情并茂向同学们讲述了她艰难而又精彩的帆船人生,让我们看到了奥运冠军背后的坚持与信念。
扬帆起航 为热爱坚强
“我在运动生涯的前期,饱受伤病困扰。”虽然每个运动员都难免遇到伤病,但徐莉佳显得格外“磨难重重”。雅典奥运会前,徐莉佳膝关节长了肿瘤,若不切除可能转化为恶性,她无奈之下放弃奥运会;之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让她不得仔细调养,一度离开训练场。除了伤病,徐莉佳一只耳朵听力很差,左眼视物模糊,小时候因为探出头去仔细倾听教练说话,被认为比一般小孩更“认真”,受到教练的格外关注。
对于视力和听力不足的天生缺陷,徐莉佳选择用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听力不好,她可以滤去“杂音”,把心思都用在专心训练和学习上;近处看不清,她说自己是“远视眼”,比对手先找到对方的标志。“每一次挫折和困难背后都是一种磨炼,它们让我更加茁壮成长。”徐莉佳的积极态度赢得全场掌声。
乘风破浪 为梦想拼搏
训练不可能永远遇到碧海蓝天,“跑帆船”并不轻松,大海也暗藏了无数未知的危险。回忆起98在福建东山训练的可怕经历,差点与死亡近距离接触。那天海上刮起了狂风暴雨,海天连到一起,海面上两三层楼高的巨浪向她和教练席卷而来,最终在队友和教练的帮助下齐心协力挣扎回到码头。
徐莉佳每次训练下海没有五六个小时无法上岸,在海上精神高度集中,拼尽全力,“哪怕上岸就地倒下也是满心欢喜”。每天训练躺在床上累得全身发抖,支撑她的坚持就是她对帆船的热爱。大海就是她表现自我的大舞台,她在海上与世界顶级高手同场“切磋”,凭借对航向的出色判断力,扎实积累实力,一步步走上最高荣誉台。帆船对于徐莉佳是事业,更是一生的爱好,即使不比赛,也要和家人乘帆船出游,亲近海洋。帆船和大海带给徐莉佳的自由和快乐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同学。
面对奥运冠军的光环,徐莉佳却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她看来,比赛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帆船就像是表现自己的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面可以尽情挖掘自己的潜力,与世界各地高手相互切磋。回忆起奥运之行,徐莉佳表示最享受的时刻并非是站上领奖台的一刻,而是享受为奥运拼搏和努力的过程。
航行远方 为目标奋斗
“学无止境,汲取前人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徐莉佳在训练之余坚持文化课程学习,把别人逛街娱乐休息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目前她也即将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徐莉佳说:“困难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困难面前我始终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坚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正是因为她不懈努力,一口流利的英文,让采访她的美国记者惊叹。
徐莉佳接受学生主持访谈
谈及未来的规划,徐莉佳希望一直能在钟爱的帆船事业上努力前行,即便在退役之后仍能继续能为帆船事业服务,自己未来也会向国际帆联发展,或者再进一步向国际奥委会发展,为中国队员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徐莉佳表示现在能多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观众互动环节,现场的同学们踊跃提问,徐莉佳一一作了细致耐心的回答,还向在场同学透露了自己学英语的诀窍,分享了如何坚持目标、保有毅力、克服困难的经验。
学生处处长经晓峰向徐莉佳赠送礼物
徐莉佳与学子讲坛团队合影
活动尾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经晓峰向徐莉佳送上了学校精心准备的礼物,礼品是一尊二工大校设计和制作的琉璃作品——“海的气息”,学生代表向她献花。祝愿徐莉佳继续带着她的梦想在大海里勇敢驰骋,迎着风浪带着海的气息一帆风顺!
最后,徐莉佳热情的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子题写寄语,祝福所有二工大学子学无止境,学业有成。
本期学子讲坛在易班网进行了微博直播互动,在场很多同学都通过微博的方式表达了对徐莉佳的钦佩之情和真挚祝福。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