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对于二工大卢湾分校77级一班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毕业三十一年了,在这天下午,21位同学和当年执教《电子技术》课程的郭维芹教授在学校重逢一起喜相会。
同学聚会得到了母校的大力支持,胡寿根校长和胡晟副书记特地莅临,他们向在座同学介绍了学校的发展,亲切的讲话十分感人。教务处处长娄斌超、电子学院总支书记顾永杰,也与校友共庆相会。老校长黄清云当天虽有重要会议,仍特地抽空赶来。
77级是文革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高校招生,经历浩劫的学生们的学习渴望成为现实,教师得以重新站上讲坛传教授道。
同学们在相见时,分外亲切。大家说,我们曾经年轻过,二工大是我们的母校,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我们终生受用。
同学们感到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乐美龙同学说,郭维芹老师讲“科学是严格的,也是近似的,真理只有无限接近”这一句话,解决了他对“精确”的认识。受此启发,乐美龙在他的轴承无损检测的科研中,去除繁琐,有所突破,获得了多项科技大奖。
毕业后同学们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各有所成。俞国生同学成为参与运筹上海经济科技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葛随亮、乐美龙、王衍庆、王建国、陈开明等许多同学,他们为我国汽车工业、现代医疗器材、军事工业、分析仪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常大俊同学退休后,为社区居民解难,自娱自乐安排家庭的电器世界,受到居民们的赞许,他们成为了母校的骄傲。
在倪海程班长的提议下,与会同学全体起立为不久前去世的黄兆康同学默哀三分钟,以示哀悼,为失去一位聪慧能干的好同学深感悲痛和惋惜。
三十一年的重逢,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不管在哪儿,同学都与母校联系在一起。王衍庆同学兴奋地讲述大家他与在美国的李中宁同学网上会面的情景。李中宁身在海外,仍然想念大家。有同学想起当年,她是上海“文革”后首批四个“三好”学生之一,是我们班的骄傲。
这次活动由倪海程、姚国強、王衍庆同学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寻找联络到了28位同学,促成了这次大聚会。他们说,下次争取联系更多的同学再相会。
本文由校友会电子学院分会校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