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 《解放日报》 2版:要闻
解放日报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郑子愚
“绿萝,常绿藤本植物,有水就能生长,是我最喜欢的植物。”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业街上,苗冬冬开了一家“小花农”工作室,小店里摆满数百盆花草,以及“玻璃罐里的迷你花园房”——微景观。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大学生到小老板,这个学习机械自动化的应届毕业生,带着儿时的梦想,用园艺技术与创意设计,手工制作一罐罐“花园”。苗园长说,创业要的就是绿萝般的顽强精神。
从草头娃娃摆摊起步
老家安徽的苗冬冬,小时候就想创业。来沪就读大一时,发现很多宿舍没啥生机。“如果能添上一抹绿色该多好,‘草头娃娃’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草头娃娃”只需每日浇水,大头上就会长出青草,照料十分方便。
苗冬冬找来4名同班同学,取名“小花农工作室”,开始了“地摊创业”。首批进货4000只,结果不到一个月,4000只草头娃娃销售一空。
可好景不长,草头娃娃几个月后就卖不动了。苗冬冬总结原因:草头娃娃生存周期太短,许多顾客图个新鲜,回头客少之又少。很幸运,校方为入驻创业一条街的团队各配一位创业导师,“一亩田”公司总经理高春茂对口成为苗冬冬项目的导师。第一次导师见面会上,高春茂就给出建议:不要出苦力,要出创意。
暑假打工偷师学艺
苗冬冬的创意也是他的回忆。童年的他生活在农村,夏天绿油油的麦子还未弯下腰,一阵微风吹过,麦浪“簌簌”作响。
苗冬冬真想把田园装进盆景。他立刻准备创业计划书,不再以销售别人的植物产品为主,而主要销售“DIY”自助式创意微景观。顾客可以直接买微景观成品,也可在工作室亲自动手塑造自己梦中的小花园。市面上,一罐子类似的微缩园艺大多超过100元,“小花农工作室”价格则低三成左右。
但创意还得靠技术实现。苗冬冬发现自己对很多植物的习性并不完全了解。于是,他暑假放弃了回家机会,来到孙桥花鸟市场当起兼职搬运工。那两个月,苗冬冬天微亮就起床,6点准时开工,傍晚6点才收工。每天有两小时午休时间,苗冬冬就缠着同行们“偷师”。与植物打成一片,掌握了各种经验。比如苔藓类喜阴,要避免在太阳直射时搬运,而应尽量选择在清晨或日落。根生和叶生植物则要注意浇灌方式和水量,有些要浇在土里,或者直接水培,另一些要用小喷壶喷洒在叶子上,水一多反而不易存活。
私人订制瞄准客户需求
在一个足球大小的玻璃圆罐中,苗冬冬先铺上一层细石起到储水作用,细石上再铺一层保湿透气的水苔,第三层则是苗冬冬特制的微景观专用土,构成整个微景观的基底。正是通过暑假打工,苗冬冬发现盆栽招虫是因为土壤和水为虫类提供了繁殖环境,“现在,把水土遮起来就不招虫了”。
基底之上就是微景观的创意部分。先铺层苔藓模拟草地;再用镊子轻轻将狼尾蕨、罗汉松、网纹草和常春藤等植物移植到器皿中,描绘一片茂盛丛林;最后在“空地”上一一插入装饰品。
“小花农”的名字口口相传,又有6名设计师和微景观爱好者成为“新队友”。不仅不少老师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他们的手工植物制品,学校附近的上班族也会特地进校买上一盆微景观,甚至一些大型商场的盆栽店铺也来订购。
苗冬冬越来越多地采用“私人订制”模式,根据不同客户需要,调配植物在微景观中的比例。比如担心甲醛污染的买家,就选择常春藤较多的微景观;喜欢色彩红艳的,就多搭配网纹草;若是放置在窗台边,则推荐更多喜暖喜光的植物。
农家“工科男”成功变身城市“小花农”,苗冬冬的下一步是开设“小花农工作室”分店,为花店、创意工坊等供货,做成一个可以加盟的园艺品牌。
原始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4/26/content_87751.htm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