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重温家乡记忆、童年记忆 上海“非遗”传承人走进二工大

发布时间:2020-01-03 分享至:

  2019-12-28 17:31 来源: 周到 

 

  (作者 董川峰最近,上海绒绣、浦东灯谜、浦东剪纸、三林标布纺织技艺、芦苇编织技艺和太极拳(龙身蛇形)六项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现场展示、传授技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包炎辉来到现场讲授上海绒绣技法。绒绣又叫“彩帷绒绣”或“毛绒绣花”,是一种采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面料上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工艺。

  上海绒绣有着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包炎辉多幅作品已成为国家级艺术品,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香港厅《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夜景》、国宴厅《万里长江图》,都是上海绒绣的代表作品。

  包炎辉说,绒绣看起来漂亮,但绣制工作时间长、内容枯燥,年轻传承人很难培养,希望通过活动,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弘扬。”

  活动中,整个活动展台的布置使用了开放的公共空间,现场的师生可以快速参与到体验中来,大家都被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有的学生感叹,原来“非遗”离自己生活很近,很多是自己家乡记忆、童年记忆中常见的场景。如浦东灯谜,以前每逢正月十五,举家

      看灯猜谜,是每个家庭温馨的“保留节目”。随着城市节奏越来越快,这些传统渐渐被遗忘,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重新回味生活中的美好,感悟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也是政府有关部门正全力以赴解决的难题。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玺昌曾到校为师生作非遗系列活动首场讲座《全球化视野下的非遗保护与人文城市建设》,他在讲座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世界性的困境,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感受到非遗的可贵,意识到非遗危机,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中来。

  原始链接:http://static.zhoudaosh.com/B169A55C6B7B4E1C8FE37E6F4C92A3464F3C53D5BF2EE9853C24312139E8E473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