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上海学校开启“云上思政”:一个个战“疫”现场,都是育人的生动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4 分享至:

  2020-03-04    “文汇” 

  (作者:樊丽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从本周开始,沪上高校纷纷启动线上教学。

  校园、操场、教室还是空旷的,但在“云课堂”里,师生们见“屏”如面,这里的课堂教学氛围格外热烈——

  “同学们,请发表一下你的战‘疫’感想。”   3月3日,上海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奚建群主讲的“形势与政策课”上,通过在线语音与文字互动,身在五湖四海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这节课上,奚建群还特别邀请一些目前正在重点地区的学生,讲讲自己周边的战“疫”进展,让大家清晰感受到在这场战“疫”进程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实践。

  在上海理工大学,3月2日上午8点,一堂非常时期的“战‘疫’公开课”拉开了春季学期的序幕:在市东医院防疫专家陆瑛对新冠病毒作深入浅出的科普后,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张大伟分享了学校各学科老师在战“疫”过程中加速科研攻关取得的最新成果。“唯有认真学习、增强专业技能,才能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建功立业。”

  ……

  结合疫情防控,讲好中国故事,在非常时期开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沪上各级学校积极构建的“云上思政”大格局,正在催生“辅导员思政教育点对点,思政课教学面对面,心理关怀心贴心”的全新育人生态。

  【1】

  高校辅导员:在“云端”把温暖传递到每个学生身上

  “马思琪在甘肃报到”

  “徐梦琪在新疆报到”

  “邓勤在重庆报到”

  ……

  在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班会”开始了。

  2月24日至28日,5天时间,在华东师范大学即将开始在线教学的前夕,来自孟宪承书院9个专业近2000名同学,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共同参与了这场主题为“同心战疫,同上一堂云班会”的思政教育课。

  依托网络,如何提升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孟宪承书院,全体导师和辅导员都针对“云班会”启动了集体备课。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说,让辅导员们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深度参与“云班会”策划,同时借助人生导师、兼职班主任的力量,“抓住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要形成育人合力。”

  疫情发生后,如何在云端和每一位大学生建立起直接联系,把关爱第一时间传递出去?在各大高校,辅导员迅速行动,成为高校战疫领域的重要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说,医护人员在一线治病救人是打仗,教师在后方教书育人也是打仗,我们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教书育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基于疫情防控需要,线上教育活动成为首选。“守护你我  爱满天下”上海高校师生主题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征集等线上教育活动的举办,有效引导大学生用诗歌、散文、摄影和朗诵作品等表达抗疫必胜的信心。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生工作团队及时开展信息排摸工作,确保详细掌握全系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顾虑。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辅导员宋晓东用个人微信订阅号推送“小宋老师的幸福课”,例如《不要被恐慌吞噬:疫情面前,我们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推出的一瞬间,网文的阅读量就近2000,朋友圈里的同学更是各种转发、点赞。有学生留言说:“老师写的这篇文章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一剂强心针。”还有学生留言说:“最近疫情新闻导致我们心情都受到影响,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正能量,谢谢宋老师给我们的分享。”

  【2】

  以战“疫”先进典型为教案,打造“硬核”思政课

  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在前方英勇奋战的广大医务人员,还是闷在家里战斗的广大人民,战“疫”过程的很多鲜活场景,都是思政育人的最佳养料。

  3月1日,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万多名交大师生在“云端”相聚,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共上第一课,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课开讲当晚,相关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话题阅读量达1.3亿。学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在“第一课”里,还说起自己的求学往事,“一周学习90小时”就成了相关话题里的“热门笔记”之一。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施索华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的全体师生,尤其是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国家的召唤,不顾个人安危,迎困难而上,迎危险而上,忘我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为上海市和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国精神最好的诠释。“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知识储备,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担负起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在上海财经大学,3月1日上午,在线教学“第一课”拉开了春季学期的序幕。校党委书记许涛深情地告诉学生们:亲历过这场战“疫”的每一个人,都会对“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奋进”这句话有更加深刻切身的体会。“我们与祖国是命运共同体,要善于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力量,从民族复兴中坚定信念,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是具体而鲜活的,要把疫情防控作为践初心担使命、弘扬爱国奉献精神的主战场。”

  在春季学期“第一课”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也向同学们讲述了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难关之时,同济人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用实际行动践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

  让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上海市教委迅速行动,通过汇聚全市优质资源,打造市级示范课程,及时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

  同时,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原则,市教委组织全市思政课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成员、教研员和市、区骨干教师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录播授课,确保覆盖全体中小学生。

  由市教委牵头打造的“在战疫中成长”中小学德育公开课,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引导全市142.9万中小学生珍爱生命,坚守责任,激发家国情怀。

  针对中小学生特点,上海还开发一批“生命、责任、家国”系列中小学思政课微课程。由上海市学校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东政法大学张海燕教授开设的“生存生活生命使命”课程,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思考生命的意义,截止目前,这门课程的点击量达1.5万次,已入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浦东新区推出的“德育第一课”,也将思政教育和疫情防控相结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这段特殊时期进行思考,从身边的榜样中汲取正能量,将其作为自己成长的养料。

  原始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0304/330494.html?from=timeline&timestamp=1583378348035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