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共同抗疫丨二工大辅导员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0-03-08 分享至:

  2020年3月8日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

  (文:臧莺整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二工大全体辅导员贯彻党委部署,闻令而动,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全力守护全校13000余名学生的平安健康。

  他们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依然把爱送到五湖四海,向每一位学生传递了关心和暖心,让学校和家长感到安心。

  一篇篇抗疫网文,一堂堂防疫“云班会”,一个个战疫“微活动”……他们千方百计保障学生成长“不掉线”。

  在点滴之间,二工大全体辅导员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可亲可敬的辅导员们,从他们的战“疫”一线故事中,找寻初心誓言的答案。

  用抗“疫”日记记录特殊故事

  “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上海晴。我退了去广东旅游的飞机票,排摸学生信息,你的平安,便是我的心安。”“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上海晴。今天是除夕,自己在家吃了四个黑芝麻汤圆。除夕夜,学校、学部学生工作群里异常繁忙,疫情当前,所有人都在努力,人们也各有各的不易。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我们隔离病毒,不隔离爱。”“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上海晴。灯火通明,夜里的工作让我们的心更近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是的,我们不能轻易认输。”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上海晴。微信班级群、私聊、打卡、问卷、小程序、电话、语音……同学们都能按时按点完成打卡接龙,甚至在深夜、凌晨与我联系,关照我的身体,遵守不外出的约定,主动居家观察,关注疫情。每一届学生都有其身上的亮点,青年大学生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着责任。”“2020年2月6日星期四,上海雨。我和老爸微信联系,再次强调了不要出门的重要性。老爸是一名老党员,他说:“女儿放心吧,我能‘闷住’,一定会胜利!”“2020年2月12日星期三,上海雨。今天同学们给我发了很多照片,是加油微笑照,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每日的星辰,每日的陪伴,二工大工学部辅导员王雪俏用日记记录下疫情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记录她和他们的故事,彼此相伴,传递温暖,共迎春天。

  执笔为刃,以“画”战“疫”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众多医务工作者、党员、战士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他们在同死神较量,与病毒赛跑。全国人民正在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所有的岗位都在各司其职,积极作为,共战疫情。大学辅导员队伍,平时是学生的知心人,此时更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一面紧密联系学生,时刻关注学生情况;一面各尽其能,积极正面引导,安抚学生居家抗疫的焦虑情绪。

  二工大教师薛志鹏在抗“疫”期间画出第一张漫画小作品时,得到了许多学生的点赞和关注。在他看来,这可能比平时的千叮万嘱更能够打动学生的心。于是他重拾画笔,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坚持“每日一画”,以此来表达自己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他表示,多一个学生关注,就能多影响一个家庭,希望能够把自己这份微弱的正能量传递给师生们和整个社会。同时,他坚持每日打卡,也希望给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引导他们严于自律、懂得坚持,带领他们正视困难、勇敢前行。

   用心守护每一位学生

  二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白鹏的家乡在河南南阳,是目前除湖北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虽然他身处疫区,但却一直牵挂着186名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自1月21日上午十点在班级群内发出第一条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提醒后,白鹏老师的手机就一直没有离身。他通过电话短信、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了第二天能给学生们传达准确的通知,他经常在深夜用手机提前编辑好信息,反复修改,确保让学生们在明确要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暖与关怀。

  因身在疫区,更能感受到防疫、控疫工作的重要性。疫情发生后,白鹏就利用放假前建立的留沪同学群及时统计学生们的出行情况。为了迅速掌握学生的实际居住地和每日动态,他在学校日报系统上线前主动出击,利用微信小程序设计表单,统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上报数据中计划提前返校的学生逐一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他也充分发挥班委干部的作用,及时组建了班委“抗‘疫’作战”群,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健康、出行状况,传达学校的防控措施和通知安排,让学生和家长放心、安心。

  随着疫情的扩散,白鹏除了保持对途经湖北学生的跟踪联系外,还与6名住在确诊病例较多城市的学生逐一联系,提醒学生们不要出门,居家“充电”。此外,他还重点关注24名秋季学期末有多门不及格科目的学生,通过微信或电话提醒其做好线上学习备考。虽然跟踪联系学生的工作繁杂而辛苦,但白鹏说:“学生们的一句‘感谢’,让自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原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ZwV7GUMdGWNRHZPmy_zdA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