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坚守初心使命 扛起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0-04-01 分享至:

  2020-4-1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3版

  (记者 臧莺)“战‘疫’使我改变。不知不觉间,我开始以成年人的姿态独当一面,埋头沉淀自我;但我又没变,我还是那个默默陪伴学生并为他们带去温暖的‘小白’辅导员……”短短几个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2019级辅导员徐睿仿佛经历了一场人生大考,从刚刚上任的“知心姐姐”辅导员,迅速转变为一名战“疫”斗士。59天的时间让她意识到,身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更要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

  迅速“转型”

  做学生的守护者

  2019 年 7 月,徐睿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后,走进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校门。在顺利完成“学生”与“教 师”身份的无缝对接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开启了心中向往已久的育人征程。在迎来 230 名稚气未脱的新生时,徐睿脑中常常规划的是“如何才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毕竟在她看来,“95后”与 “00 后”之间的共同话题有很多,她很希望自己能够单纯地充当一个“知心姐姐”的角色,向学生们展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徐睿的看法。在数据排摸、情绪疏导等按部就班的工作中,徐睿终于体会到了守护学生平安的使命感。她意识到,比与学生“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肩负起一名辅导员应有的责任。 “穷且益坚,没错,处境越是窘迫,意志越是坚定。”在“云战疫”59天后,徐睿在她的工作日记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她 说,希望将这段话送给入职200余天,正在不断“变形”的自己,也致敬以爱之名、并肩作战的前辈们。有效沟通从用心聆听开始据徐睿介绍,在她成为辅导员的最初 6 个月里,与其说是在忙碌的工作中逐渐适应着崭新的角色,倒不如说是享受着继续在学校做“社会人”的安全感。虽然一直很努力地走近学生、管理班级、策划活动,但徐睿总感觉少了些自我的沉淀与思考。

  作为只年长学生五六岁的辅导员,究竟能在这个岗位上带给学生什么,又或者带给自己什么?在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战“疫”后,徐睿终于寻找到了答案。她渐渐明白,辅导员的存在原来不仅仅是保质保量地完成罗列在案的十余项工作要求,而是无论在顺境逆境中,都拥有护学生周全的“爱心”、坚守在第一线的“决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恒心”。都说大学辅导员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此徐睿深信不疑。通过这段特殊时期的探索,徐睿发现,“唤醒同理心,换位多聆听”才是处理学生案例的不二法则。例如,在责怪学生闪退线上班会之前,她选择

  先耐心听学生解释。听完学生诉说后,她才知道学生闪退的背后,有着村里网络不稳定、多次登录未果的无奈。徐睿说:“在向内思考、审视初心的日子里,我变了。也许我每天都需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进行‘健康打卡’,也许每天24小时都要紧绷神经的日子还会持续下去,但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当我试着放下‘教师’的身份,去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时,往往能收获意外之喜。”

  调整心态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睿姐,我感觉我快坚持不下去了,网课上得太累了”“老 师,咱们开学时间确定了吗?我的作息都错乱了”……这段时间,徐睿不时收到学生们发来的各种消息。残酷的疫情将寒假拉长,这对学生、家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考验。面对叠加的负面情绪,起初徐睿也会抱怨、失控,甚至在脑海中数次闪过“撂挑子不干了”的想法。但转念一想,如果连她都无法勇敢直面身心的考验,那么学生又该如何接受呢?借着“云开课”“云劳动”的机会,徐睿迈出了探索新知的第一步,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线上教育第一课”。“不得不承认,直播的互动效果更佳,学生一边刷着‘火箭’‘辣条’等礼物,一边以弹幕的形式讨论着有关疫情的种种感受。当我们回归到同一频率,教育的共振便越发强劲有力。”此外,徐睿还尝试调整心态,把定期产生的“情绪垃圾”通过阅读、运动等方式排解掉,再以乐观向上的状态将正能量输出给学生们,为大家树立榜样。她说:“在以积极的心态负重前行的日子里,我变了。我不再把自己看作是被父母保护的‘娇娇女’,而是学着他们的样子撑起一片天,为学生的平安无忧保驾护航。

  原始链接:https://kdocs.cn/l/svA1Buw8T?f=111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