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察”:点名啦!我国新生儿最常见取名“轩”、“涵”、“梓”,上海这位大学生名字里有“家”还有“国”

发布时间:2020-09-29 分享至:

  2020-09-29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 郭娜)“赵家国!”

  “到!”

  “哇,这是个好名字。”思政课老师笑着说。

  赵家国抬起头,脸上荡着笑意和自豪。

  在上海,19-21岁户籍青年中,名字带“国”字的,约有380位。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二〇一九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新生儿名字中,“轩”、“涵”、“梓”等使用频率最高。

  从“建党”、“建军”、“建国”到越来越多的“梓涵”、“宇轩”、“浩然”,名字折射了社会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变迁。

  赵家国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来自江西。这个颇有历史感的名字曾经让他苦恼,然而现在却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在国庆节前夕,劳动报记者和赵家国聊了许久,听他讲名字背后的故事。

  “我出生在1998年,当年发洪水的时候,我妈妈怀着我,7个月。”“那时候洪水淹没了一切,我妈妈说她永远也忘不了是国家和解放军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赵家国说,他出生后,按照族谱,他是“家”字辈,外公给他起了“赵家国”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一度让他有些尴尬。“语文课上,读到家国情怀,同学们都会看我。”赵家国笑着说,这个十分“老成”的名字,和同学们偶像剧男女主角名字一比,显得十分土。“当时还不太懂,这个名字背后的期许和力量。”

  而现在,他懂了。

  虽然是一名理工科学生,但赵家国喜欢看时政新闻,还担任着班长一职。“我们国家越来越强盛,但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美国对华为等企业的制裁,这样的新闻总是让我觉得,我们青年一代身上的责任很重,有国才有家,国家发展和我们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家国啊,入党了吗?”每次回家,赵家国的外公都会这样问他。“我外公是一名老党员,他总是鼓励我入党,特别关心这件事。”赵家国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赵家国正在积极备考上海大学研究生,每天泡在自习室里苦读。“说实话,我这个专业找工作不难,但是我还想进一步深造,让自己更专业,拓宽今后发展的道路。”

  “我的微信名字就是我本名,现在一点不觉得“土”,反而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赵家国说。

  原始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sz/content/0174d7a4f801c0016b175db4be7427e2.htm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