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思政引领,提升我校研究生“导学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融入思政教育全链条,构建我校研究生导学思政育人共同体,3月以来,我校开展了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本次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紧抓研究生学术志趣强,专业方向广等特点,以“研学思行 创新赋能”为主题,构建了“启智”:启迪科研之道,促进导学共融;“论道”:创新导学模式,焕新育人场域;“叙情”:敦亲睦学润心,激活研学动能;“铸魂”:培根铸魂立德,培育家国情怀的四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融入我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全链条。
为营造“院院有讲座,场场都精彩”的文化氛围,我校邀请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苗中华教授;伟长学者、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副主任,上海大学新闻宣传研究中心主任齐爱军教授,为我校研究生展开了精彩的讲座分享。我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教师、学生代表在19号楼201报告厅参加了本次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讲座。讲座由学(研)工部副部长文秀军主持。
3月14日下午,齐爱军教授以“生命历程、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为题为我校研究生开展讲座。齐爱军结合自身科研历程,从四个关键维度,为我校师生深入剖析了学术研究的核心要点与深远价值。齐爱军指出,学术研究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探索,更是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的过程。同学们在投身学术时,务必尊重自身的生命体验,为研究筑牢根基。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通过重视自身经验、学会陌生化、注重沉思与提炼的方式,以自我质疑来透视思维、提炼问题、理清思路。要在思维碰撞中实现 “导” 与 “学” 的双向互动,在相互促进中达到双向奔赴。齐教授殷切勉励我校研究生,心怀家国,关怀现实,坚守价值判断,以实际行动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添砖加瓦,在学术研究中努力作出创新性贡献 ,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3月26日下午,苗中华教授以“做人、做事、做科研”为题为我校研究生开展讲座。苗中华结合自身科研历程,分享“三做”哲学:以“做人知足”传递谦逊品格,以“做事知不足”倡导务实态度,以“做科研不知足”激励创新精神展开。苗中华教授强调,平日他会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以资源支持与言传身教并重的培养模式,建立起师生间的深度信任,在场师生收获良多。本场讲座为我校研究生的成长之路提供了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启发。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发言,与专家互动交流,来自我校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围绕科研前沿、研究方法、学术思维等问题与专家开展深度交流。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为我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了优质平台。
自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启动以来,校院两级紧密联动、协同合作,共同构建起我校多元向上的学术文化氛围。据统计,3月至5月期间,校院两级将陆续举办学术讲座、学术分享会、学术论坛等各种类型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系列品牌活动搭建学术创新平台,持续赋能研究生学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