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来源:青年报 记者:陈宏
人生很短,究竟该如何度过,才能留下一段壮丽而刻骨的青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引发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上海,自2003年起,已累计有354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响应国家号召、接力奉献担当,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用火热的青春实践报效祖国、建功西部。
为了真实记录和展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与热爱,即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到西部去》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主题报道。8名记者用12个日夜深入新疆、贵州、重庆等基层一线,走进这群95后、00后的西部山海、炽热奉献、辽阔青春,讲述新时代中国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青春故事。
“好,现在开始上课,阿卜杜外力·阿卜杜热合曼、阿卜杜赛买提·朱买托合提……”站在新疆和田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房讲台上点名,王斐斐流利得甚至不怎么需要看学生名册时,她偶尔会有点恍惚——这位也才22岁的00后姑娘刚进大学时,曾很多次畅想过毕业后的日常,“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师兄师姐们一样,每天抱着电脑冲上地铁,到张江高科站或者漕河泾开发区站的某一家科技公司,认认真真写代码,完全没想到我会在新疆做‘孩子王’。”她笑着说,去年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新疆后,自己的就业观完全被重写,“我主动去考了教资,准备参加和田地区的统一教师招聘”。
“刚来时我有点孤单,先从结识‘特别的朋友’开始”
王斐斐是甘肃天水人,“就是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麻辣烫的那个天水”。因为一直到高中毕业,她都没去过“真正意义上”的南方,所以填大学志愿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几千里之外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还选了“班上几乎都是男生”的通信工程。
和很多同龄的女孩一样,王斐斐“喜欢美美的”,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她喜欢跟着社交媒体上的美妆博主学学化妆,把自己捯饬得很精致,“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自己未来的职业,应该也是将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风风火火去上班,认认真真工作,拿着还不错的薪水”。
东部沿海城市,发达,但青年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激烈。当走到事关未来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王斐斐同样有着属于青春的彷徨,就业还是考研?拼命留在大城市,还是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归宿?
在每一个关键的人生转折点,王斐斐都完成了有主见的选择,个人的性格基础一脉相承。所以,“在学校也一直从事志愿服务”的王斐斐,迷茫并未持续太久,她就决定了报名“西部计划”,去新疆做志愿服务。“我在学校班级群里看到的招募,当时想得很实际,希望能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为此我也尽全力准备了。”她被选中,来到了自己从未到过的、故乡甘肃的邻省新疆。
从小在大西北长大的王斐斐,生活习惯和气候上,都没有太多不适应,“刚到和田地区时,最大的不适应其实是心态”。她以为会被安排在各级机关的行政岗位,结果却被安排到了学校做老师,因为专业特性,她负责教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在大学里,王斐斐的专业涉猎范围很广,代码信号类、光电类的都学,“写C语言代码毫无问题,突然要去写基础的WORD、EXCEL教案,毫无心理准备,也没有信心,我怎么有能力做老师呢?”
王斐斐说自己是个“I人”,被分配到和田县中等职业学校做老师的志愿者有12人,“别人都是四五个人一起逛街,我有点内向,也不怎么和其他人说话,晚上11点多我一个人去拿快递,碰到我们副校长,他很惊讶,说怎么这么晚一个姑娘家出门”。
刚来还有点不适应的她,还是下定决心,要快速融入当地,结识更多的朋友,其中还包括她的动物伙伴们。“我来这里之后,校门口有四只刚刚出生的小狗,每次路过,我都会停下来和它们玩一会儿,现在它们是我的小跟班。”提起这些小家伙,她总会露出属于22岁女孩的灿烂笑容。
“做老师了,发现学生们眼里真的都有光”
都说吾心安处皆是故乡。从夏天到冬天,又到春天,学校教学楼前种的新疆杨,叶子绿了又黄,等再爆出新芽时,王斐斐已经完全摆脱了最初的不安和彷徨。
“功臣”除了她的动物伙伴们,更多的还是同为志愿者的同事,以及一群才十五六岁就像她弟弟妹妹的学生们。
志愿者们来自全国各地,聚集在教学楼5楼的办公室一起办公时,会聊上不少家长里短。但和无数的00后一样,年轻人们“线下”话不算多,在网络上却活跃得很。“我在我们志愿者群里就蹦跶得很厉害,我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表情包,在群里天天发,他们就天天调侃我‘你那是正常人该发的表情包吗’。”王斐斐说到这个就乐,松弛下来的她决定,“做老师了,本学期得收敛一点。”
她开始为自己老师这个新身份,和各种难题“作战”。
2023年,和田县告别了“有县没城”的历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县城。拔地而起的新城,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从高端科研人才到基层一线员工。王斐斐刚来时,就感觉到新疆和自己原有的认知“不太一样”——它的发展和潜力,或许和东部发达地区有差异,但仍然和整个国家同频同步。
和田县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职院校,在服装、汽修、家具设计等实用性强的专业上较有特色,实训基地越开越多,除了服装、汽修等,还将开展养殖行业的技术培训。在信息时代,这一切的技术都要与电脑和网络相关联。她略感“汗颜”的是,学校的机房在她上手做老师的时候,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都是智能化的一体式电脑,我没有用过,刚开始用起来很难,我只好去请教我们的教研组组长和以前教信息技术的老教师,然后才慢慢用得自如了起来。”
随后她开始接受学生们带来的“挑战”。“班上基本上都是维吾尔族的学生,对我来说,他们的名字太长,很难记。”王斐斐要来了花名册,像小学生一样一遍遍抄写这些孩子的名字,并将这些名字和孩子们的脸对应起来。这样的真诚,带来的是正向的反馈。“他们都挺自信的,个个是‘小话痨’,一开始都问我‘老师你在上海读的什么大学啊’‘上海怎么样’,现在周末或者放假回家了,返校后遇到我会从兜里掏出一把葡萄干请我吃,还经常围着我问‘老师你今天怎么样’‘老师你要下班了吗’。”说到这些十五六岁的半大少年、少女,王斐斐就忍不住露出笑意,“这些孩子眼里真的都有光,让我觉得挺不一样。”
重新认识祖国边疆,调整自己人生航向
如鱼得水,大概是王斐斐当下状态最好的形容词。
上课时,她全情投入,声音威严,成熟得一点也看不出才22岁。学生们有点“怵”她,但当学生们去食堂吃午饭,她作为值班老师要过去巡查纪律时,学生们总是故意“气”她:“老师,今天的饭太香了,你还没吃吧?是不是要流口水啊?”
在学校这个小小的“职场”,她也越来越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校又让她兼了一堂高二年级的语文课,颇有当骨干培养的意思。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平时唱歌跑调,跟着大家一起唱就不跑了”“别的学校老师都穿了统一的服装,还拿了小旗子什么的,但我们没什么特别准备还拿了全县第一名,去地区又拿了第二名”。学校为此又将她们拉起来组队参加新一项比赛,训练时大家迟迟进不了状态,王斐斐不断鼓励大家,“我们可是全县第一名的实力”!
她偶尔会想起在上海逛街的日子,但因为社交媒体发达,喜欢的美妆达人仍然在线,所以她并未觉得日子跟过去有太多不同。“可能因为我从小就不是高物欲的人,也没想着要去买特别贵的东西,每天的重心就放在上好班、写好教案上,有时间了再想着如何充实自己。”到和田半年之后,她参加了教资考试并顺利通过,她开始思考是“参加教师统招”,还是干脆“再考个教育系统的研究生”,“反正,肯定是准备做老师了,我觉得做老师挺好的。”
对于自己在志愿服务期间就业观的转变,王斐斐认为顺理成章。她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也不再如过去一般迷恋大城市,没有一定要留在大城市的执念,大家都会将自己的兴趣和择业现实相结合,去到合适的地方工作。“我刚上大学时,就想留在南方发展,说绝不可能回甘肃老家和西北。但在上海读书四年,觉得上海的节奏速度太快了,我有点跟不上,为此我大三大四这两年都感觉整个人有点焦虑了。”她说,“到了新疆之后,感觉整个人的身心平静了下来,我挺喜欢这种状态和节奏的。而且真的是来之后才发现,这里除了比较远之外,各项政策都挺好的,很适合个人的职业发展。”
在新疆和田,和王斐斐一样选择的志愿者不在少数。她的一位前辈同事,是此前从四川来的志愿者,如今留在了学校成为了在编教师,王斐斐这批新人有什么关于学校的细节问题,都会问她。她说自己“真的爱上了这里”。他们在服务新疆的同时,也在重新认识祖国的边疆,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航向。
“我觉得现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正在成为我们年轻人的一种潮流,在这边也确实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希望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我们,在西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王斐斐说。
记者手记
王斐斐志愿服务的和田县中等职业学校,离我们另一位采访对象包雨婷志愿服务的和田县人民医院,只隔了5分钟的步行路程。但如果不是这次我们的专题采访,不算熟稔的她们虽然都是来自上海的志愿者,彼此的人生大概率不会在这5分钟的路程上有更多的交集。
她们志愿服务西部的出发点,是志愿者中的典型。有人为了一腔青春的热血,千里迢迢来完成自己的夙愿;也有人为了一个不错的前程,奔赴边疆寻找更好的机会。殊途,但都是当下年轻一代真实心态的折射,所以同归,都值得喝彩。
这5分钟的路程,会经过王斐斐那四只小狗“好朋友”的家。她仍然会时不时来逗弄他们,带老实的两只撒欢,让套着项圈的最调皮的小黄急得汪汪叫。王斐斐仍然会看得发笑,但她不再需要它们的抚慰——她已经心有所寄,于是可以坚定地走往人生新的方向。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广袤西部,辽阔新疆,装得下万物山河,也盛得下炽热青春。在新疆这片充满机遇与梦想的热土上,王斐斐为“青春无悔”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她和记者聊天时曾说,自己在甘肃天水长大,“要不是突然在网上火了,我都不知道天水麻辣烫能这么有名”。新时代孕育着无数的新机遇,就算是熟悉如家乡的地方,也不缺惊喜和新发现呢!
原始链接:http://www.why.com.cn/epublish/qnb/h5/html5/2025-05/06/content_118_33168.htm?cu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