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观察:半月内完成两次生命接力,二工大95后、00后校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25-05-05 分享至:

2025-05-06  来源:浦东观察  记者:符佳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友接连完成了两场温暖的生命接力。4月29日,2022届校友郑昊麟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上海市第713例、学校第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4月18日,2018届校友付泰源完成了上海市第708例、学校第18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两次捐献见证着同一个青春的抉择:郑昊麟为此忍受了4天动员剂注射的不适,付泰源则为符合捐献标准坚持了三个月的健康管理。

回忆起捐献初心,郑昊麟坦言曾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 “开背抽骨髓” 的刻板印象。2019年,当时读大二的他了解到学长和学姐成功捐献的事迹,发现捐献流程与献血类似,便毅然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初,他首次匹配成功,却因处于体检“沉默期”错失捐献的机会。今年初他再次接到匹配成功的通知时:“想都没想立马答应”,并在家人鼓励下坚定完成这场跨越两年的生命之约。采集结束后,他最想对那位受助患者说:“愿你带着爱和希望,重新拥抱生活。”

付泰源的捐献之路则始于2014年他入学时的一次宣传活动。“当时觉得能救人,就登记了。”十年后,当他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才意识到这份承诺的重量。得知自己首次体检指标不达标,他连续三个月调整身体状态,终于在第三次体检达标后,从苏州奔赴上海完成了这个“十年之约”。收到受助者、同为河南老乡的患者饱含感激的书信时,他为自己感到骄傲:“我庆幸自己从未放弃。希望捐献不是终点,而是爱传递的起点。”

短短两周内,两位二工大校友完成两场爱的生命接力并非偶然。多年来,二工大依托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进行专业化科学宣教,提供全流程保障,将“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融入育人实践。

截至目前,二工大已有19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6000余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规模在沪上高校位居前列,保持着 “每40名上海市捐献者中就有1名二工大学子”的纪录。2024年,该校更以“1年4例、4个月3例”的高频骨髓捐献书写公益传奇。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张懿特别点赞:“二工大师生的公益担当,让‘生命接力’理念深入人心。”

原始链接:https://news.pdrong.com/article/index?ce7f2c67c8a3fc3fa55d4657fad97f71e98a4da92a0e295c2dbaf7979caf82914fd3c54d6f5ce05cab17fe764fcb0a80=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