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学校现启动“第六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选手选拔工作,请各单位积极组织院赛并推荐教师参加校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学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
其他赛道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二、校赛推荐名额
序号 | 学院 | 校赛限额 |
1 |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3 |
2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3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2 |
4 | 能源与材料学院 | 2 |
5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3 |
6 | 语言与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中心) | 2 |
7 | 数理与统计学院 | 2 |
8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 |
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10 | 体育部 | 1 |
三、组别设置
校赛设5个组:
1. 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2. 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 基础课程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4. 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5. 产教融合组
四、评审重点
(一)第1-3组
应精准提炼教学真问题,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教育教学新形态,具备示范推广的意义。
新工科组应围绕提升国家硬实力的目标,主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旨在培养科学基础厚、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科人才。
新文科组应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主要聚焦价值引领、强调文化自信,致力于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
基础课程组应围绕高校基础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聚焦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二)第4组
应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明确课程思政方向和重点,体现课程价值目标。
(三)第5组
应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破除产教“两张皮”,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五、校赛安排及要求
(一)学院推荐
自通知发布日起各单位参照本通知组织院赛,选拔参加校赛的教师。
(二)比赛环节
校赛评审环节包括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总分100分。两个环节评审成绩之和为参赛教师(团队)的最终成绩。
网络评审(共计60分)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40分和创新成果报告20分。参赛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根据网络评审成绩,选取一定比例选手进入现场评审环节。
现场评审(共计40分)
参赛教师须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根据选手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
(三)材料要求
1.申报书
参赛教师通过校内评审网站http://sspu.mh.chaoxing.com提交材料,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
2.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一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证明材料
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以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含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
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供由所在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六、报送材料
各教学单位于10月17日(周五)前将院赛参赛名单报送教务处工作联系人,10月27日(周一)将院赛结果报教务处工作联系人,11月底学校组织校赛。
工作联系人:常佳玉,联系电话:50217236
七、其他事项
(一)各单位应及时、认真做好组织与推荐工作;
(二)参赛教师(团队)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团队)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三)参赛教师(团队)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团队)姓名、所在高校及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
教务处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