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控学院和经管学院召开产教融合改革推进会议

发布时间:2025-04-17 供稿:教务处、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享至:

为引导高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所需,主动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海选择5所高校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我校作为试点院校之一,紧密对接制造强国战略和上海“2+(3+6)+(4+5)”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行业产业发展所急所需,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重点遴选智能制造专业群及服务先导产业与工科建设的标准化工程专业为试点改革专业,分别依托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改革。4月12日下午,智控学院和经管学院分别召开产教融合改革推进会议。副校长白建峰出席智控学院会议并讲话,两个学院的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试点专业全体教师以及来自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出席会议。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在29号楼91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宁主持。会上,白建峰代表学校致辞,欢迎各位行业企业专家的到来,并表示希望通过深化校企协同、创新评价机制等举措,提升学院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智控学院院长汪志锋宣读了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第一届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名单,委员会由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跞、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王思铭等九位行业企业专家及两位学院领导组成。白建峰与学院党委书记王秀红共同为委员颁发了证书。

汪志锋介绍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思路。专业群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牵引,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和上海先进制造业体系,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聚焦“工学一体、交替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级项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进可持续个性化人才培养,打造国内标杆性智能制造专业群。李宁汇报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试点改革方案,强调“用以致学”与“学以致用”的统一,实行模块化教学和“招生―培养―实践―评价”全周期改革,落实16个月企业实践安排,实现岗位实习不断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与会专家进行交流发言,大家表示,产教融合改革关键在于校企深度协同、资源共建共享及持续反馈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委员会专家组建议,持续推进模块化课程设计和项目制教学,校企协同共建系列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强化产教融合课程、跨学科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双场景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学生在企业分阶段实践实习的各项教学安排,加强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评价机制,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加强面向智能制造技术前沿、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丰富产学合作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更多受企业欢迎的现代一线工程师。

经济与管理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试点改革启动会议,会议由经管学院教学副院长潘海兰主持。

经管学院院长卓武扬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强调学校和学院对产教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并汇报了改革背景、目标与实施路径,提出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塑教育教学体系,推动质量与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深度对接。

经管学院党委书记乔立清宣读了“先导产业质量与标准化专业群”改革委员会名单,委员由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洁明、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凯等九位企业行业专家和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授组成。卓武扬为委员颁发了聘书。

潘海兰宣读了产教融合试点改革专业(先导产业质量与标准化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包括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刘欣等六位高校和企业行业专家以及五位校内专家。乔立清为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议期间,经管学院与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等六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协议。

与会委员围绕产教融合试点改革专业(先导产业质量与标准化专业)培养方案展开深度研讨,从产业需求、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等维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未来,两个学院将立足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贴智能制造、质量与标准化工程等重点产业方向,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学科交叉结合的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持续增强学校办学对上海战略性产业的有效支撑。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