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2018届校友付泰源在上海长海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上海市第708例、学校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率不足十万分之一的情况下,再次创造上海每4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就有1名二工大学子的“生命接力”奇迹。
捐献当天,校党委副书记吴沛东与上海市红十字会、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辅导员一起前往医院看望了付泰源,并向他送去了温暖和关怀。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张懿表示,非常感谢学校长期以来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大力支持,依托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以专业化、系统化方式推进科普宣传工作,让 “生命接力” 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提供的全流程贴心保障,也切实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这种对公益事业的深度责任感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正是二工大造血干细胞捐献量长期稳居沪上高校前列的关键所在。
当他完成第一次体检得知指标不通过时,内心无比沮丧,他立马询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是否能再给一次机会调整好身体状态后再来体检。当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每天下班后给自己增加了运动安排,并且科学调整自己的的饮食,也会注意规律作息。但是,第二次体检依旧不符合要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放弃时,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终于,在第三次体检中,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了捐献标准要求,他也立马向公司申请,从工作地苏州奔赴上海来完成他心中的十年之约。
从4月14日开始,付泰源连续4天接受了动员剂注射。4月18日,正式开始捐赠,经过5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付泰源贡献了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过严密保护,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当得知被救助的患者也是自己的河南老乡时,也看到了患者寄来的感谢信,他感慨道:“我因为工作很久没能回到老家,没想到这袋血液能替我先回家看看,我庆幸第一次体检失败时我没有放弃,如果有机会我会完成每一次这样的生命接力”。
在这场生命接力赛中,付泰源并非孤军奋战,在他接到电话的当天学校又一名校友也已配对成功,正在做着捐献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近年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已有18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6000余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一数字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2024年,学校更是创下“1年总共4例,4个月内成功捐献3例”的纪录,这些案例不仅是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实际体现,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奉献与担当,将大爱精神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